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跑出教育改革“加速度”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教育既是提高全国人民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国家持续性发展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作为国家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事业,推动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实现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为此,各教育教学主体应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跑出教育改革“加速度”。
坚持规划引领,用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挥棒”。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综合改革规划落实举措,而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既要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的内部规律,勇担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责任使命,又要立足发展大局,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号召。对此,唯有坚持方向引领和规律引导,做好推进教育改革规划工作,保障教育改革不偏离航向,教育强国建设事业才能够行稳致远。例如,南昌大学以召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为平台,立足新时代“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发展目标,总结学校多年来综合改革经验,谋划部署学校新一轮综合改革工作,聚焦规划引领,纲举目张,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性构建育人体系、系统性完善配套保障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切实将工作规划转化为推动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改革实效。进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各办学主体应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制定契合自身实际的改革规划蓝图,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明确战略发展方向,将自身改革发展的目标融入国家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局中;在实践探索领域,各办学主体要抓好教育总体布局和资源优化,坚持区域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发挥规划引领的“指挥棒”作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勇毅笃行而又蹄疾步稳,全面提升自身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加强统筹协调,深耕教育高质量发展“责任田”。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立足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各部门主体协同参与、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为教育治理能力赋能提质,进而全面塑造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优势。例如,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推出家校社“教联体”行动方案,谋划推动以政府部门统筹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社会资源单位协调联动的教育治理格局的形成。该“教联体”以破解学生成长问题为导向,以用好用活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社会资源、单位资源为具体举措,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共同研究行动方案,有效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跑出改革“加速度”。进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多元主体的合作方能实现,各级办学主体需要将党的先进教育理论用好、用活,协调好各方力量,形成共同治理的格局,聚焦制约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根本性、全局性和基础性难题,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打开局面。
突出治理重点,牵住教育高质量发展“牛鼻子”。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为此,做好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例如,赣州市赣县区教育科技体育局以改革为引领,以人民满不满意为根本标准,为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领域专项治理。立足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及管理服务水平。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把方向、促改革、保安全能力,从而保证后续教育改革工作中,各办学主体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用更有效的举措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质量推动各项教育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既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也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立足党的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结合自身教育治理能力发展实际,在坚持党的科学理论引导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找准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点带面,以各领域要素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教育治理能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办学主体应坚持规划引领,高位推动教育改革谋划、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多元主体合力、注重突出重点,真抓实干重点突破,唯有如此,才能深化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带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走深走实,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功能属性,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力量。
(作者:易文彬 刘欢欢,单位是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