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就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指出:“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启智、心灵的培养,不能丢掉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AI时代,教育将迎来巨大变...[教研参考] 发表时间:2025-07-18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针对新课标提出的“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学科实践”等要求,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育华学校项目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根本,构建起包含“问题发现—思维发散—实践验证—学习迁移”...[教研参考] 发表时间:2025-07-06
-
作业系统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评估学生是否达到学业质量要求,也承担着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职能。义务教育新修订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修订教材”)非常重视作业系统设计,在现行教材作业系统基础上,强化和完善了“课后活动”板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增加...[教研参考] 发表时间:2025-07-06
-
近年来,教育部等多部门接连出台多项政策,从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到推进“教联体”建设,旨在形成家校社协同发力、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如何做到学生在哪里“教联体”就延伸到哪里?笔者认为,推进“教联体”建设,要把握好三大着力点。[教研参考] 发表时间:2025-07-06
-
课堂上,教师转身板书时自然侧身,让粉笔字始终进入学生视野;提问时微微俯身,让每个回答都获得专注的倾听……这些微小的肢体语言,构成了教育现场最生动的注脚。当教师的举手投足成为无声的教科书,教育便超越了知识传递的层面,在细节的褶皱里生长出关于尊重、秩序与美的认知。[教研参考] 发表时间:2025-07-06
-
作为一种可贵的精神风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执着奉献和崇高情操。教育家的使命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贡献社会,教育家的责任是教育学生努力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热爱生活、成就事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紧紧...[教研参考] 发表时间:2025-07-01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为新时代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教研参考] 发表时间:2025-07-0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决定着教育强国建设进度,而有序和活力恰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两个向度,两者有机结合方能如双轮驱动般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教育事业行稳致远。如何正确把握“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之间...[教研参考] 发表时间:2025-07-01
-
当人工智能浪潮重塑教育形态,教师角色正在经历历史性转型。面对智能技术对教育的深度影响,只有不断适应人机协同教学新生态的教师才能更胜任,具体来说需要包括以下特征。坚守教育人文底色、 预见教育发展趋势、 打破学科壁垒、 设计智能教育场景、培育智能思维、做好数字伦理守护。[教研参考] 发表时间:2025-07-01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作出部署安排,为涵养优良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指明了方向。[教研参考] 发表时间:2025-06-28